銷售量的貨位優化, 在每段時間內根據出貨量來確定存儲模式和空間分配。單位體積的貨位優化,根據某商品的單位體積,如托盤、箱或周轉箱等的容器和商品的體積來進行劃分和整合。分揀密度的貨位優化,具有高分揀密度的商品應放置在黃金區域以及易揀選的揀選面。 貨位優化的計算很難用數字化公式和數字模型予以描述,重型貨架通常是利用一些規則或準則進行非過程性的運算。 規則在計算中對數據收斂于目標時起到了約束的作用。 大多數規則是通用的,即使一個普通倉庫也不允許商品入庫時隨機或無規劃地放置。 而不同的配送中 心或倉庫還會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商品的專門屬性制定若干個特殊的規則。 例如支持藥品零售的配送中 心會把相類似的藥品分開存放以減少揀選的錯誤機會,但存放非藥類時會按同產品族分類放在一起。
規則一: 控制和減少行程和時間,按貨品周轉率由大到小排序,再將此序分為若干段(通常分為三至五段),指定存儲區域給每一 級貨品,周轉率越高應離出入口越近。
規則二:出貨量大的物品應緊靠輸送機或走道以縮短行程和分揀時間。
規則三:周轉的商品應儲放在黃金區域。
規則四:商品的放置符合人體工程學要求,人機工程學規定人搬取物品位置為 600 mm,在這個范圍應放置大輸液等搬運費力的貨品以減少工人的疲勞程度,提高工作效率。
規則四:適合多定單揀選以減少定單履行時間。
規則五:根據商品的特點予以存放。如:相容性低的貨品不可放置在一起,例如強串味藥品應在單獨區域存儲;腳癬藥水不能與眼藥水存儲在一處等。又如:藥品中片劑、水劑、粉劑、針劑、敷料等性質不同都應分區域存放。
規則六:增加空間密度,單位空間中應增加10-12% 堆放。
規則七:進出貨量大的商品應分布在不同的巷道,以免當某一巷道阻塞時影響出貨,同時也可以平衡勞動強度。
規則八:很長一段時間中定單中沒有出現過或發過貨的商品應從配送中 心中撤走。
規則九:互補性高的貨品應存放于臨近的位置,以便缺貨時可迅速以另一品項替代,如:不同規格的同種產品,或不同廠家生產的同種產品可以相鄰存放。
規則可以根據共性和個性的特點來制定,比如藥品倉庫必 須符合GSP 規定的要求。當規則制定后,規則間的優先級也必 須明確。有了基礎數據、貨位優化策略和規則后如何進行計算分析就涉及算法問題。